歷史博物館這次來台展了梵谷的畫作,
對於以油畫成名的梵谷,這次來台灣的作品以素描居多,
起初,我並沒有抱持著太大的熱情。
在一個假日的早上,人潮不多,我和戴倫一起去看了梵谷展。
荷蘭人的梵谷,生在天氣陰暗的荷蘭,一生幾乎留連在低下階層,
畫作總是陰陰鬱鬱的描寫著當時人辛苦的生活,
但是靠近他的作品,才發現真跡和電腦的圖片有多大的差別!
素描,也可以展現空間感,也可以有立體感。
才知道,畫評家所說的「剛毅、蒼勁的筆觸」能傳遞出濃濃的情緒!
導覽說:「梵谷樸質的線條,呈現出他的率真。」
站在畫作前的我,卻從他深刻的筆觸中,感覺到哀傷的氛圍。
梵谷的巴黎時期,受到印象派畫展的影響,畫風轉變。
這回只展出三幅他的畫作,張張色彩繽紛,
站在畫前,看著梵谷運用點描派的筆法,在畫作上點上鮮豔的顏料,
再退後遠遠的,用印象派的看法,瞇著眼,讓色彩融合。
忽然間,畫作變的好美~ 鮮豔色澤的美麗!! 比複製品或電子檔,有更多的驚艷~
進入聖雷米療養院的梵谷,已經步入他人生最後的階段了。
這時候的作品,也是他成名作,我也很喜歡很喜歡這時候的畫。
「橄欖樹叢」,這幅畫讓我覺得很舒服~
這是他在聖雷米療養院中,心平氣和的作品吧。
他有名的渦漩式畫法,粉粉的、鮮豔的黃、藍、綠色,
交織成一幅,像是陽光輕灑、微風輕拂的作品~
「柏樹與兩個人物」,這幅畫讓人覺得緊緊的被壓抑著。
這是他在宣洩積鬱的情緒吧,這是他在用畫作治療他的心理吧。
柏樹上層層疊疊的顏料,像是燃燒般的痛苦,像壓抑不住的低潮排山倒海的衝過來,
一樣的渦漩式畫法,卻像困獸之鬥般的瘋狂,讓我快窒息了!
「普羅旺斯夜間的鄉村路」,這幅畫比前一幅作品緩和多了。
夜空的星星和月亮,彷彿會旋轉閃耀一般,讓靜寍的夜間,並不是完全的安靜。
梵谷的作品,總是輕易的傳達了他濃烈的情緒。
在一個下午之間,心裡忽然多了一道深刻的烙印。
歷史上悲情的梵谷,挫折一生的梵谷,偏執的梵谷...
什麼世俗對他的定位似乎都不重要了,
唯一收到的,只有畫作中傳遞的感情...
忽然之間,藝評家對畫作的說法,都不重要了,
透過顏料,透過筆觸,直接收到的畫家的情緒,
不管我理解的對不對...